温馨提示

1、交易前请仔细核实商家真实资质,勿信夸张宣传和承诺。如发现非法商家,欢迎广大网民举报,举报电话:4000-999-800。

2、该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

3、在签订合同或相关协议之前,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详情描述

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获得了深入的发展,由起初一个外来的陌生词汇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准则。但就整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与当前描述当代矛盾的一个关键词十分契合,那就是不平衡不充分。首先,在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存在着不平衡。有许多企业认识到社会责任对于构建企业和产品价值,实现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同时存在不少企业仅仅把社会责任理解为企业的公益慈shan行为,甚至还有大量企业只是认为社会责任是某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其次,由于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实践中受经济环境、企业资源等因素的约束,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企业的实践行动中不平衡不充分,既有各行业社会责任实践中的标杆企业,也存在一部分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中无所作为,一部分企业则是处于观望、追随的状态;另外一部分在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实施对象中,教育、扶贫等受到很多企业的关注,而政策倾向不明显、社会关注度不高或者特征对象群体人数不多的领域,企业的责任资源投入相应就少。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以及上述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性时刻,即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生长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不应只是停留于过去,凭借企业家朴素的社会责任认知和理念,进行简单的人力、财物等履责资源的投入,而是应该综合评价社会责任资源投入与其所创造的对于企业、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价值的作用和意义。企业社会责任行动跟企业常规的经营活动一样,也是需要投入成本和获得收益。尽管有越来越多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表现卓越的企业涌现,也产生了许多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优秀实践案例,但当前我国企业家整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动,依然十分有限,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珍惜,把这种资源用对、用好。如果企业社会责任目标不明确,管理粗放化、简单化,将导致企业责任资源的投入偏离企业和社会期待的目标,造成履责资源浪费。这种浪费不论对企业家、对企业本身还是对整个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发展而言都是十分有害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和行动的粗放化会造成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的偏离,进而可能导致对于投入这项事业的决心、信心以及意义产生怀疑,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当前,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由粗成式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应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目标明确。企业在构设社会责任项目和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时,应该明确社会责任终究要实现的目标何在,致力于解决哪种社会问题,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何意义。当前很多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有种相对片面化的倾向,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直接表现就是诸如各类的社会责任的规范、标准、指南。合规性是社会责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近十几年来中国社会责任的长足发展,离不开这些规范标准的倡导和提醒,但是,这类社会责任标准规范大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具体社会问题及其解决逻辑的经验总结。中国的社会问题跟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的情况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仅仅依照外来的规范,可能会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目标靶向偏离中国自身具体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因此,我们鼓励中国企业探求业务与可能涉及社会问题之间的结合点,针对中国自己的具体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项目规划设计,优化企业履责资源的配置。第二,模式有效。新时期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生产方式和组织运营方式的变革,并且随着技术的应用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外延和边界也相应被重新定义,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上不同环节以一种更为专业、更富弹性、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管理层应当不断突破既往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框架,理解社会责任的本质内涵,挖掘社会责任对企业不同运营环节、不同市场条件、不同利益相关方诉求下的“粘合效应”。同时企业还应与专业机构合作,全面评估项目实施可能对于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的综合影响,以项目为载体,以核心的企业为带动力量,联合供应链上的企业和第三方组织机构,共同致力于具体社会问题的解决。第三,管理精益。相比于企业常规的财务管理过程,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存在很大的不足,即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估滞后于社会责任行动。一般而言,企业年末会对当年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下一年企业KPI规划的重要参照,形成KPI在企业管理中的闭环。而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很少有企业运用有效的工具对自身社会责任的履行绩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评价。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议题众多、领域广泛,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差异化十分明显,而且不同议题、不同利益相关方主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此消彼长的矛盾。这种多元化、多量纲性的状况直接导致社会责任绩效评价难题,而评价环节的缺失或不足,也将影响管理闭环的形成,影响企业下一轮的社会责任规划和社会责任资源配置。存在困难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放弃,这些年来,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企业和研究机构正通过一些统计、描述和计量的方法,力求将企业履责资源投入和绩效评估真正纳入企业管理流程,提升社会责任的管理根植程度,促进社会责任的量化、规范化、精益化管理。总之,针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整体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在着力构建有利于社会责任意识形成和行动有效的制度环境和舆论环境的同时,引导企业告别粗放的社会责任既往模式,实现目标明确、模式有效和管理精益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格局。这是新时代对企业社会责任新的期待,也是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使命。